军人,是演员张译在荧幕上呈现最多的身份之一
一位曾在我军服役的岛叔说,有一年张译到部队搞活动,好多新兵都喊他“史今班长”,说自己是“看了《士兵突击》后决定当兵”。
不同年代的军人形象
张译:每次出国作战,任务都不一样。远征军是把日军拒于西南边陲国门之外;抗美援朝是把准备入侵我国之敌拒于北方国门之外;《红海行动》是撤侨,救中国人。任务不同,表演上肯定不一样。
但中国军人有一个无法抹杀的共同点:一涉及到民族、国家、保卫人民的时候,大家的念头是一模一样的。有两个特点:拼搏、牺牲。
抗美援朝电影的感受
张译:我在北京军区政治部服役过,也在38军112师短时间做过副指导员,而且我还是38军112师师直装甲侦察营侦察连,也叫“杨子荣连”的名誉战士。
1953年的夏天,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了最后一场战役——金城战役。金城战役胜利了,抗美援朝战争就胜利了。金城战役的主力部队之一就是24军。我是1997年穿的军装,进的就是24集团军,是24军70师210团3营4排1班的新兵。所以我老觉得这个事儿特别神奇,冥冥之中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背后撑着我、推着我。
经典与现代战争片的对比
张译:现在我们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水准越来越高,可你真的回头看那些老电影,你一样觉得津津有味,拍得那么真实。你也不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,有些镜头怎么就能完成,并且成为经典。
我们只有三点好:第一,技术达到了更高的水准;第二,我们作为当代的演员,知道怎么跟当代的市场和当代的观众对话,能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被接受的方式;第三,现在的观众宽容。
对年轻人的寄语
张译:我希望通过我们电影人的努力,能够让观众,让后辈子孙,就像我们至今仍然愿意看《上甘岭》《英雄儿女》这些电影一样,牢记先烈为了保家卫国出国作战,不惜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到外面的历史。
我们的国家从此立于世界不败之地,让世界真的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,是因为什么?我们中国人再也不是东亚病夫,我们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席位,为什么?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。